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集体囤铜,全球正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抢铜大战”,什么原因?

时间:25-11-11 来源:制造界

集体囤铜,全球正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抢铜大战”,什么原因?

全球正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抢铜大战”,背后什么原因?

1/从企业到国家,集体囤铜

铜作为导电性最优的金属,已成为支撑全球能源转型的“工业血液”。当前全球铜市场确实正在经历一场 “抢铜大战”,供需矛盾的尖锐程度已达到历史性水平。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在 2025 10 29 日突破 11142 美元 / 吨的历史新高。

新能源产业进入爆发期,铜在能源转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一辆纯电动汽车用铜量达83 公斤,是燃油车的 4 倍,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2500万辆,仅交通领域就新增铜需求 65.6 万吨。

光伏与风电的用铜强度更为惊人:每吉瓦光伏装机需铜500-800 吨,每吉瓦海上风电需铜 3000-6000 吨,2025 年全球新增绿电装机对应铜需求近 500 万吨,相当于智利全年产量的一半。

数字经济催生新需求极AI 算力中心的铜消耗量呈指数级增长:单台 AI 服务器用铜量达 1.36 吨,是传统服务器的 300 倍。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 2025 年数据中心投资超 2000 亿美元,直接拉动铜需求年增 6%。全球电网为支撑算力爆发,正进行百年一遇的升级,仅美国未来五年电网改造就需用铜 200 万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比50% 以上),其“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单条线路用铜量达 1.5 万吨。

高盛数据显示,铜的资产配置吸引力已超越黄金,LME 未平仓头寸增长显著。投机资金的涌入使铜价对供应扰动异常敏感,2025 年四季度 LME 铜(0-3)价差一度冲上 300 美元,显示现货流动性风险加剧。

技术替代与产能竞赛并行特斯拉Model 3 改用铝导线单台减铜 15kg,若产业化加速可能改写需求格局。但铜在高端应用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仍存,氢能 PEM 电解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预计 2030 年新增需求 120 万吨。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35 年全球铜需求将达 5000 万吨,而供应仅能满足 3500 万吨,缺口相当于全球两年产量。仅电网升级一项,全球就需新增2000 万吨铜,美国因电网老化已陷入 “计划性停电” 危机,其能源部警告 2030 年停电时间可能暴增 100 倍。

中信建投预测,2025-2027 年全球铜市将分别出现 10 万吨、7 万吨和 37 万吨的供应缺口,且呈扩大趋势。法国兴业银行更是断言,铜将出现自 2004 年以来最大的赤字

企业层面的“囤铜竞赛”已白炽化,某头部车企提前锁定2026 年全年铜矿供应,预付款达30%;国家电网为2025 年电网改造储备数十万吨铜,导致贸易商现货库存同比下降 25%

这种“从企业到国家的集体囤铜”,使铜价从2020 年的 5000 美元 / 吨飙升至 2025 年的 1.2 万美元 / 吨,且高盛预测 2028 年可能突破 1.5 万美元 / 吨。

2/铜矿供应陷入“历史性瓶颈”

全球铜矿开采已进入“存量博弈” 阶段:现有矿山品位从 2000 年的 1.5% 降至 0.8%,新矿发现速度极慢且开发周期长达 24 年。2025 年,印尼 Grasberg 铜矿(全球第二大矿)因泥石流停产,导致 2026 年产量骤降 35%;智利 El Teniente 铜矿坍塌事故减产 3.3 万吨,刚果(金)卡莫阿 - 卡库拉铜矿矿震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高盛测算,2025-2030 年全球铜矿供应年均增速仅 1.5%,不足历史水平的一半。

更严峻的是,主要产铜国正通过政策重构资源分配。智利计划将锂资源国有化,可能引发铜矿领域连锁反应;刚果(金)新矿业法要求政府无偿持有矿业公司10% 股份,并将铜精矿本地加工率从 30% 提升至 2030 年的 70%;赞比亚提高铜矿特许权使用费,直接推高外资企业成本。这些政策使嘉能可旗下的科卢韦齐铜矿 2025 年产量预计降至 95-101 万吨,较峰值减少近 20%

3/哪些国家最“缺铜”?

全球抢铜大战下的资源博弈:一场席卷全球的"抢铜大战" 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铜作为新能源时代的"战略金属",其需求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浪潮中呈爆发式增长,而供应端的刚性约束正加剧全球资源博弈。哪些国家已陷入缺铜困境?中国铜产量能否支撑工业需求?产业链又面临怎样的风险挑战?

缺铜并非个别国家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三类国家:

新能源转型先锋国首当其冲。美国精炼铜进口依存度达45%2025 年因《通胀削减法案》推动电动车与电网升级,铜需求激增 30%,但本土冶炼产能仅占全球 3%,不得不依赖智利进口(占比 65%)。

德国作为欧洲工业核心,每吉瓦风电需铜3000-6000 吨,但其铜资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2025 年绿电装机带来的铜需求缺口达 80 万吨。这类国家的缺铜源于 "政策强刺激下的需求爆发" "本土资源匮乏" 的尖锐对立。

印度随着工业化加速,铜需求年增速超8%,但国内产量不足需求的 1/3,进口量三年翻番。东南亚国家在电子制造业转移中铜需求激增,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几乎无原生铜矿供应,100% 依赖进口。

中国呢?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 40%,单此项就多消耗120 万吨铜;"十四五" 期间特高压建设单条线路用铜达1.5 万吨,全年电网投资带来的铜需求达700 万吨。

我国的痛点是缺高端铜。高导铜材要求纯度99.99% 以上、氧含量≤0.0003%,国内仅少数企业能达到该标准,6微米以下极薄电子铜箔的良品率远低于国际水平。美国奥林黄铜、德国维兰德的高导铜材在导电性、抗软化温度等指标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2025 年我国精铜消费量预计达 1537 万吨,对外依存度攀升至 76%

高端阴极铜(纯度99.995%)进口依赖度超 40%,核心原材料铬、锆进口占比达 60%。尽管鑫科材料、精达股份等企业在稀土合金铜带、高频镀银线等领域实现部分替代,2025 年市场份额已超 20%,但中高端产品整体进口替代率仍较低,预计 2027 年前才能实现 50% 以上替代目标。

4/中国的“原料之痛”

中国铜产能全球第一,57% 份额主导全球供给。

中国精炼铜产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且优势持续扩大。2025 年中国精炼铜产量预计突破 1364 万吨的历史峰值,全球市场份额将升至 57%,远超其他国家总和。从单月数据看,2025 6 月中国精炼铜产量达 130.2 万吨,同比增长 14.2%,上半年累计产量 736.3 万吨,增速 9.5%,大幅领先全球 0.9%-2% 的整体预期。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铜工业体系,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以100 万吨 / 年产能成为全球最大单体冶炼基地,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企业形成规模化产能集群。同时,国家通过 “以旧换新” 政策激活废铜回收体系,2024 年废铜进口量同比增长 13.76%,有效弥补了铜精矿供应缺口,支撑产能持续扩张。

中国产能已具备左右国际铜价的能力,尽管产能全球领先,但中国铜矿资源禀赋不足,原料供应高度依赖进口,铜精矿进口依存度已达77.72%,自给率从 2010 年的 40% 下滑至 20% 左右。2024-2025 年,中国铜矿进口主要依赖五大核心国家,智利长期位居首位,占中国铜矿进口总量的30% 以上(2024 年进口量约 922 万吨),2025 1-5 月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45%,其埃斯孔迪达铜矿是中国企业的核心原料来源。

秘鲁作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占比约25%2024 年进口量约 699 万吨),2025 1-5 月占比 22%,拉斯邦巴斯铜矿等项目对华出口量持续增长。

蒙古、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各占5%-6%2024 年进口量分别约 155 万吨、141 万吨、131 万吨,其中蒙古凭借地缘优势降低运输成本,成为重要补充来源。

塞尔维亚、刚果(金)、印尼等国合计占比约15%,刚果(金)凭借高品位铜矿资源,近年来对华出口增速显著。这种集中化的进口结构暗藏风险,智利、秘鲁的矿山罢工、地缘动荡等事件,都可能直接冲击中国原料供应稳定性。

5/非洲成为竞争焦点

中美在铜矿资源领域的竞争已逐步显现,围绕供应链主导权、资源布局在深层博弈:

非洲成为竞争焦点,非洲拥有全球25% 的铜储量,刚果(金)、赞比亚是核心产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 60%),通过 “资源换基建” 模式在非洲深耕多年。中国重全产业链整合,在非洲建设矿山、冶炼厂与运输基础设施,形成闭环供应。紫金矿业控股的卡莫阿- 卡库拉铜矿 2025 年产能将达 60 万吨,五矿资源收购的博茨瓦纳科马考铜矿扩产后年产能可提升至 15.5 万吨。

美国则通过《国防生产法案》将铜列为关键矿产,推动AI 服务器、军工设备等领域的铜材本土化生产。联合盟友构建 “民主矿产联盟”,通过提供融资支持,拉拢资源国加入西方供应链,推行 “友岸生产” 策略。例如,美国与刚果(金)签署协议开发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同时投资40 亿美元建设洛比托走廊,意图削弱中国通过坦赞铁路建立的资源通道优势。

目前,中美尚未出现直接争夺同一铜矿项目的激烈冲突。中国在非洲的先发优势明显,美国则凭借盟友体系与金融实力奋起直追,双方竞争将推动全球铜矿供应链向“多极化” 发展。

源自制造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悼国斌:那个最看好中国明天的投资人 || 大视...没有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