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惊心动魄,为了对决这一天,中国已经准备了整整八年

时间:25-04-10 来源:智谷趋势

我们刚刚见证了过去二十年里,中美之间交锋最为激烈的一周:


4月3日,特朗普在“解放日”宣布对华加征34%的“对等关税”;

4月4日,中方“十一箭”连发,予以坚决反制,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4月5日,美股应声大跌,特朗普扬言进行报复;

4月7日深夜,特朗普威胁:如果中方不撤销加征关税,就额外加征50%;

4月8日,中方明确回应:想打,奉陪到底!


图片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正面对轰,让全世界都看呆了。联合早报对此形容为:“刺刀见红”


为什么中方对懂王赤裸裸的威胁毫不退让,在全球做出了最快、最强、最坚决的回应?


为什么美股崩盘、跌跌不休,大A却在短短一天稳住阵脚,迅速翻红收官?


全球震惊的背后,为了今天的这场对决,中国已经准备了整整八年。


图片

大A,稳住了。


重压之下,收盘时上证指数涨1.58%,深证成指涨0.64%,创业板涨1.83%。


考虑到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激烈多空博弈,能够稳住已经非常难得。


这次国家没有丝毫犹豫,该救市时马上出手,动作极为迅猛


央行宣布对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至最高50%;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增持中国股票资产;

多家央企公布回购、增持计划;

……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重磅炸弹——中国版“平准基金”的横空出世:


图片


所谓平准基金,是通过逆着大盘指数方向操作,熨平股市非理性剧烈波动的资金。央行的表态大意是:


汇金负责投资,央行承诺给钱。


这约等于是为资本市场提供无限量的流动性支持,是提振市场信心的“超级大招”。


有不少人注意到,去年9月24日那场重磅级发布会上,央行行长就曾表示,平准基金正在研究中


时隔半年,大招出台,正是为这一天准备的政策后手之一。


而在资本市场之外,中国的准备也相当充分。人民日报的头版文章里提到:


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

财政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仍有进一步扩张空间

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

……


和老美的贸易战已经打了8年,我们的斗争经验相当丰富了。对于新一轮遏制打压,高层早就有所预料,并且留有后手。


心中有数,手上有招。


图片

在中方的冷静应对下,昨天夜里78岁金发老人的咆哮,却显得有些无能狂怒:


“如果中国不在星期二(4月8日)之前撤回其在长期贸易侵害之外再加征的34%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50%的关税。


看出来,懂王已经恼羞成怒了。


但很快,他的威胁就得到了正面回应:奉陪到底!


如果懂王真的发疯,要强行再加征50%的对华关税,会发生什么?


有可能,就会指向彻底脱钩。


要知道,在本轮宣布加征34%之后,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平均税率已经高达67%,已经远超大多数商品的利润空间。


如果再加征50%达到117%,也许99%的贸易都将消失。接下来再怎么加关税,都只是数字而已,没有实际意义。


那将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中方怎么应对?我注意到有官媒背景的账号援引了消息人士的说法,中方至少已经准备了6个大招:


1.大幅加征美大豆、高粱等农产品关税

2.禁止美禽肉输华

3.暂停中美芬太尼合作

4.服贸领域反制措施

5.禁止进口美国电影

6.调查美企在华知识产权获益情况


来而不往,非礼也。必须要让老美的企业也遭受损失,让选民们也感受下水深火热,懂王才能从他的幻梦里清醒过来。


还有一张牌,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想,会不会是TW?


从最近海峡的一些动向来看,中国已经牢牢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懂王之前就扬言,如果TW有事,就要对我们征收150-200%的关税,但现在的税率,从实际效果上已经很接近了。


假如彻底脱钩,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图片

未来回顾今天,2025年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世界格局的新旧交替,从来都不会是坦途。从几百年前的英国与西班牙,再到上个世纪的美苏争霸,每一次都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而我们虽然坚持“以和为贵”,但奈何老美本着“冷战思维”,不惜自伤八百也要拖住中国的脚步。


老美这次全世界为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中国更大的底气是,过去8年,中美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被大大拉近了。


过去我们常说,老美维持霸权的三大支柱是:


科技霸权、美元霸权、军事霸权


仅仅从科技领域看,在2018年贸易战刚开打时,科技日报曾经列举了35项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这里的每一条都曾是中国制造的痛点。


如今,已经有足足30项被攻克,占比超过85%:


图片


短短七年,变化天翻地覆。


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中美两个大国,都在试图打破旧的增长模式。在国际环境日益“丛林化”后,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显得尤为重要。


“东升西落”能否成为现实,答案或许已经不远。

摘自智谷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智谷趋势研判没有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