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投资家”肖冰:特别感性和理性的人别干投资,现在钱特别多,成立基金没有100亿都不好意思说

时间:17-09-11 来源:投资家

“投资家”肖冰:特别感性和理性的人别干投资,现在钱特别多,成立基金没有100亿都不好意思说

投资家专栏

专栏人物:肖冰,达晨创投合伙人兼总裁。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他对于过去青睐有加的创新企业选择起来更为苛刻,不仅考虑其所属行业的成长性,同时也考虑企业自身经济结构。

经典案例:蓝色光标、同洲电子、拓维信息、中汇医药、爱尔眼科、拓尔思等。

投资家说:“我们最赚钱的项目,投资时都没有竞争对手。”

01

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一下,柳暗花明

我一直觉得好的投资人不是特别能说的,能说的并不一定是特别好的投资人,能听、能看的才是好的投资人。但有时想想,达晨17年,一共投资400多家企业,其中有差不多70家公司成功在A股,创业板上市可能是中国最多的之一。也有一部分企业后来也是发展平平,有个别企业失败。这里面背后肯定有一些规律,我想跟大家聊聊,你们可以少交一些学费。

我们常说一个企业就是企业家的作品,就像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高远决定它能否流传千古一样,企业家创业时的初心就反映出他的思想高度。我们都看过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第一天专门录像给他的十八罗汉讲的视频,“我们创建阿里巴巴的目的和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个视频我反复看了,也特别震撼。在那么小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提出这样的使命。

大家首先要反思回顾一下,我们创立企业的初心是什么?一定要目标远大,要有理想、要有抱负,这个企业才可以做大。硅谷那么小的土地上,层出不穷的出现那么多伟大的企业,他们创业都是想如何改变世界。所以企业家的理想和抱负一定要有,否则不行。

有了理想和抱负怎么实现?我发现一个规律,中国的企业几百万到两三千万这个坎比较容易过,做到五千万、一两个亿这个阶段则非常难。很多企业包括达晨投资的企业上市之后,利润长期徘徊在两三千万的利润上不去,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个企业从几百万利润到两三千万的利润,靠特别牛的人,但是再往上走,就需要团队、需要系统、需要组织。如果完成不了这个转型,这个企业就做不大。

我们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技术总监是他,营销总监也是他,生产总监也是他,他无所不能,特别勤奋,特别努力,但是这个企业肯定做不到更大的成绩,因为他没有团队,没有合伙人,就靠他一个人。我觉得,企业家要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要有一些优势互补的合伙人跟着你走。

我早期做投资的时候,很深入了解企业和项目。我们很多现在特别风光的企业,市值几百亿的企业,都曾经出现过差一点要倒闭的情况。有一个企业,我记得,下个月就发不出工资了,供应商逼债,封银行帐号,非常焦虑,压力巨大,家里的房子也卖了,补都补不上。那时候我每天陪着他散步,做心理安慰。有人来买这个公司,估值三千万,你卖不卖?特别纠结,又想坚持,又不能对员工讲,那你最困难的时候能不能坚持一下,这是企业家精神。

这个企业没卖,坚持一下,柳暗花明,现在是一家几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我们的回报也非常高。这个过程特别的焦虑,要坚持最后那一下的精神特别可贵,所以说能不能坚持,这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特别核心的内容。

02

做任何事情,做到最后,都是哲学

我前面说要有理想,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企业家是特别理想化。虽然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我们不能24小时生活在理想状况,最终理想要付诸于执行,要落地,要接地气。有的企业家整天谈的就是伟大的理想,很多情怀。但是具体怎么落地到每一个项目上,他没有办法,没有执行力。

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到最后,不管你是什么企业,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数据上,必须靠数据驱动公司,我们最后看的是数据,看的是报表地如果没有落实到数据、行动、计划上,都是空谈。空谈的企业我们也是看的很多,特别虚,我们也特别害怕。

我跟一些企业家交流,感触特别深。好的企业家把我身上最精华的部分吸过去了。你看,任正非就鼓励他的高管多去喝咖啡,多去跟各行各业精英人士喝咖啡。所以,学习并不一定是书本学习,也不一定是课堂学习,大家平时有机会要多和一些优秀人才多交流,吸取他们的养分。

为什么阿里巴巴达到今天的境界,因为它的布局感觉上比同类的公司总是高那么一点。可能跟马云对传统文化、哲学的东西他平时可能接触多一些有关系,高度不一样。我建议,企业家们多学一些文史哲的东西,多看历史,有空翻闲书,看哲学,还有心理学。其实做任何事情,做到最后,都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做投资,做的好,最后其实也是一个哲学家。

我们在企业成长过程当中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特别是方向的选择。诺基亚说什么都没做错,最后就完蛋了。因为他选择的方向最后被智能手机颠覆了,他们觉得特别的委屈。最近我们有一个企业家也挺委屈,他们家的技术水平很高,另外一家公司一直比较弱,弱的那家选择了新能源汽车方向,他们则是什么热门都去搞一下,在每个行业都有一些布局,做不大,长期不温不火。

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开始起来了,那个企业一直坚持在里面,一下子利润就上的很快。有一两个亿的利润,今年也排队了。但蹭热点的就很委屈,我这么努力能干,技术比他强,他能做的我完全能做,为什么这个企业跑那么快。我说,那就说明你方向选择错了,赶紧找一个未来的新方向大趋势,踏踏实实的铺下去。

所谓的风口论我是这样看的,不要去追那些大的风口,风口起来的时候你去追已经来不及了。而是你要提前储备,预判未来大的趋势是什么,你提前介入等着这个风口起来,可能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节奏也很重要,我觉得企业有时候有点像跳舞一样,弹钢琴一样。高手跳舞的时候像行云流水一样,不会跳的人就是踉踉跄跄,有的企业家做的很累很辛苦,老是踩不到点子上。

03

要抓住中国资本市场最后的窗口期

我觉得,企业家不要每天搞技术,而要把握大的方向,节奏感更重要。做事要懂得轻重缓急,很多企业家把最重要的东西忘记了,每忙着日常审批,忙着很琐碎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搞错了,特别可惜。

创新这个事情好象人人都讲,好像创新是特别虚幻、特别高精尖的东西,我觉得也不是。我在深圳到北京的飞机上,看了一部电影,讲的麦当劳的故事。两兄弟,经济危机失业了,艰难的开个小餐馆谋生。

弟弟比较聪明愿意创新,我们为什么不赚钱?就是跟别人一样,我们有什么差异化?他发现两点差异化,一是餐馆卖的东西80%收入来源三样产品,薯条、汉堡、饮料。二是顾客等的时间太长,传统餐馆你坐下来点餐,后台做好再端上来,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麦当劳让餐饮行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变成伟大的公司。

中国市场最好的节奏是这样:IPO上市前,专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哪怕做的不很大。上市之后再向横向的相关产业做拓展,这是最佳节奏。

我们有的企业往往把节奏搞错了。我们最近的一个企业撤材料了,原来他做的主业一年利润一两个亿,后来他看到另外一个项目的机会,坚持要去投,结果那一个产业一年亏损差不多一个亿,业绩大幅下滑,发展比他预期慢很多,一下要烧很多钱,只能撤材料。把上市窗口期错过了,特别的可惜。

每个行业都是有规律和瓶颈的,很多上市公司也都是有天花板的。我觉得一定要在主业足够安全的情况下,最好是上市以后再进行相关产业的拓展和布局。再举阿里巴巴的例子,他们原来就是B2B的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后来他做C2C做淘宝,做天猫,再做蚂蚁金服,未来是阿里云计算,每一个都是有联系,不是盲目多元化。同时是上一个业务足够安全,形成市场相对垄断的时候他才拓展下个业务,这个节奏就对了。

我们看过很多企业以前对资本是特别抗拒的,现在要好一些。大城市好一些,二三线城市相对抗拒;沿海城市好一些,中西部相对抗拒。有的企业和资本结合相对比较随意,可能引入一些不太好的资本,也老打架。所以怎么跟资本结合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我们很好的来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红利期,这个时间不会特别长,要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发行特别快,IPO现在降的很快,现在只有500家。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在下滑,没有崩盘,维持一定的高估值。是跟西方发达资本市场比,我们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还是很高,流动性还是不错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世界最好的中小企业上市的市场。

眼下,我们也希望挖掘到一些不太被市场关注的机会,而对所有人都在抢的领域我们会冷静观望,不会轻易出手。可以说,我们大量的时间不是在做投资,而是在做行业研究。下一步市场的趋势和重点是什么,都要提前做研究,特别是对市场上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一些领域。比如我们在早几年前就布局了大数据、军工、AR、VR等,现在这些领域都变成了市场热点,证明了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什么我多次提到行业研究,我觉得,做投资一定要做很专业很扎实的研究,一定不是拍脑袋的。我们招的人基本都是有产业背景的,因为产业界的人比较了解所属的行业,有对产业趋势的敏感度,而投资人往往有点后知后觉。比如通讯行业可能华为最了解,移动互联网领域可能BAT最了解,而娱乐行业最了解的应该是华谊等公司,所以我们每年都会花很多时间跟这些产业界的人交流,参加很多行业论坛和展会,在这里面洞悉趋势、发现机会。

当然,论坛上被广泛讨论的一些机会、一些趋势也不一定是对的,但我们要特别敏感,万一错过了我们的损失就会很大。达晨对自己的定位是创投为主,这是我们的基因。对我们来说,一个投资项目在早期进入和晚期进入的成本是截然不同的,越到后面进入的成本越高。所以创业投资永远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永远都要试错,需要有勇气、胆量和专业能力来提前预判。

04

特别感性和理性的人都不适合做投资

投资行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特别感性和特别理性的人都做不了,特别理性的人看的都是风险,特别感性的人看的都是机会。所以一个成功投资人的性格特质应该是特别纠结的,既悲观又乐观、既理性又感性。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很多的波折,当企业遇到困难,甚至难以为继的时候怎么办,这是最考验投资人的时刻。我们经常说投资就是翻来覆去、死去活来,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还有一些项目当所有人都反对的时候,而投资人却很看好,那么这个投资人该怎么坚持,该怎么承担责任和压力,这些都是巨大的考验。

创投行业是一个非常分散的行业,一家投资公司占整个创投市场的比例估计只有千分之一,创投行业是不可能变成寡头垄断行业的。而市场永远是有从众心理的,发现好机会的时候往往各家投资机构容易一哄而上,一旦有了波折或负面的消息,一下子又全都不见了。但事实上,大家都疯抢的项目不一定是好机会,大家都不看的领域也不一定没有机会。所以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性投资。

当然,我们也并不排斥PE的机会,我们还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资本,不一定非得投早期的。因为在中国,不是说一家公司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就不能再投资、不能再成长了。比如腾讯、华为这样的企业就属于有高度成长性的,虽然它们规模已经很大了,但这么多年依然还在高速增长。所以如果是投资成熟期的企业的话,我们就会重点关注投资时点的企业估值,它还有多少成长性,如果没有成长性我们就不太会参与了。

现在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寻找机会:一是科技的创新、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有新的消费升级的趋势。

比如在新的消费趋势领域,现在中产阶级、年轻人的消费能力都还是挺强的。虽然国内整体消费情况比较疲软,但在某些领域我觉得已经到了升级的阶段了,比如体育、医疗这些行业。以前国内消费主要关注刚性需求。再有就是技术的创新。现在中国跟国际上相比,在某些领域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比如我们最早布局的大数据领域,IT时代到DT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这个领域才刚刚起来,所以未来数据变现的机会挺大的。

总体上,我们关注的行业是比较宽泛的,之前一直聚焦于TMT、消费服务、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四大领域,未来还是会沿着这些行业投资,只是不同行业的比重可能会有一些微调,这取决于每个时间段的投资机会。我们考虑的重点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这个行业是不是正好是一个符合投资的时间点,和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在那个时期抓住最好的项目。

也有人问,老说投资前景要有判断,那么,这的前景我怎么判断?我觉得核心就是要有差异化,如果你做的事情在中国有三家都能做,跟你还差不多,那我们通常就不看了,因为最后的竞争肯定就是价格战。所以,我们投的一定是这个市场上没有的,进入之后就迅速帮它把壁垒进一步扩大,使对手追不上来,变成行业的垄断。

我还认为,创新永远是发生在小公司的,大公司必然会被颠覆,这是历史的规律。以前有一段时间大家比较担忧,好像BAT扼杀了互联网领域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好像BAT一出来所有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就都没有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一个机构一旦成为大公司以后,它的反应会比较慢,内部的决策机制比较慢,内部创新能力也不够,所以BAT绝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很多时候也愿意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进入到一些自己没有涉足的领域和市场。

我觉得,创业者不用担心,实际上我认为BAT自己也是很有危机感的。现在新的东西会层出不穷,特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如果大公司不抓住,它也会变成恐龙,哪一天也可能会突然死掉。

对于创业者来说,任何时期都是创业的好时期,市场不好的时候也有人创业成功。而且现在我觉得现在一个好的,时机是,政府和整个社会都比较支持创业,给了创业者很多的扶持政策。当然,也并不是说有政府的支持成功的概率就会高,创业者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创业成功的概率永远是很低的。

不过,我最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一些新三板的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的时候举行盛大的招待酒会、庆祝酒会,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在高速公路上也出现花几十万做一个广告牌的,说热烈祝贺本公司成功上市的话,其实就是挂了一个新三板。

在这里,我也可以预言,下一波大量死亡的是新三板公司。很多公司挂牌了,是不是能说他安全了?到新三板挂牌不挂牌,对这个企业没有本质的影响,新三板是没有门槛的市场,任何公司都可以去挂牌。

05

创投的本质100年都不会变

有人说,投资是一种反人性的工作,投资这个事情不是一个好玩的事情。过往这几年,特别在股灾之前那一段时间,大家把这个行业变成特别娱乐化、好玩的行业,很多人热血沸腾的投入到这个行业,把它残酷的一面忘记了。其实这只是一份专业的、长期的工作,跟企业做研发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痛苦,压力更大。成功特别少,失败特别多。有些只是被媒体戏剧化故事掩盖了。

我们是一个投资公司,就是把每个项目做好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对整个行业发展形势、同行的动态不是很关心,为什么不关心呢?因为中国的市场特别大,几个机构占行业的比重特别小。中国最大的创投公司在市场所占的份额都是微乎其微的,我想只要到美国的程度,市场的波动才会对你有较大影响。现在我们自己的规模都很小,这时候埋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们一级市场投资跟二级市场不一样的,二级市场可能一下子熊市,一下子牛市,特别是中国的股票市场要追热点,你不追就赚不到钱。我们一级市场是特别长线的投资,投资到退出基本上5-8年,你投的时候抱着追热点的心态,最终企业本身怎么样,能不能长期发展,它的本质你可能忘掉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既要关心这个行业,也不要太关注行业。我们从业人员还是踏踏实实把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每一个项目服务好,最终的结果肯定就是好的。我们其实不太关心现在创投是2.0还是3.0,我觉得这些事情也不要太花脑筋,怎么应对这些事情?很简单,就是回归行业的本质,想清楚它的本质。创投的本质100年都不会变,创投的原理、精神,过去100年是这样的,未来100年还会是这样。

市场的变化我觉得有一些,感触特别深的。原来创投行业是一个特别小众、边缘化的行业,特别不被政府关注。每次召集金融行业开会,创投是坐在角落,中间的位置是商业银行、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是主角,创投是特别没有人理的行业。

过去十几年,支持很多都是停留在口头表态的层面,我们就是野蛮生长起来了。现在,好像我们一下子从边缘地带往中间走了一步,突然我们也算金融行业的高管了。金融行业的很多优惠政策,什么税收、子女上学等,我们都能享受了,感到很好。

钱也是特别多。政府的钱,以前从来没听说,现在一下子各种政府基金,基本上都是几百亿、几千亿支持我们,100亿以下都不好意思说。然后出面的领导级别是越来越高,每次接见我们领导的级别,以前市长到我们公司来都感到特别鼓舞,后来省委书记都到我们企业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支持。

现在,我们希望把100%的精力花在投资上。我们原来没有很大的抱负、野心和理想,现在有做大的机会,很多优秀的LP找我们,说希望一起把达晨做的更大一些,现在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思考一下。我们要更有抱负一点,要更有理想一点,要更勤奋一点,来把达晨的事业做得更大。

当然,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人是为了融资去投资的,他说我不投这个项目可能赶不上这个热点,赶不上热点就募不到钱。拿投资人的钱去做这种事,我觉得是不太负责的态度。

感性的东西说的太多也没什么用,我觉得,做基金最终还是追求现金回报,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你就不是做创投的。

摘自—投资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暴风科技的陨落:股价从327到20,市值蒸发300...1000家企业,跟踪15年,中国最牛企业群还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