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经济政策不妨单纯些

时间:08-03-31 来源:世纪海翔

经济政策不妨单纯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6.5%,已是近几年来的低点。虽然其中有雪灾因素,但也可以看作宏观以济的示警信号,该是我们权衡一下政策选项的时候了。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率将在8%左右,与之匹配,通货膨胀率将控制在4.8%左右。如何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当下学界争论正酣,我们认为,学术讨论还可以持续,政策指向却应该更加明确了。

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维持经济增长率和抑制通胀,两个目标有没有可能同时实现?如果不能,哪一个应该优先考虑?学界争论不休,一个原因是,过去几个月间,政策目标并不清晰。

现实地看,中国经济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说要搞好节能减排,但经济增长速度还不能太慢;既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又要保证外贸出口不发生剧烈的波动。汇率、通胀、流动性过剩诸多困扰之下,中国经济恰似多种病灶并存的肌体,麻烦在于,每一种药剂可能解决一种病痛,但也可能波及另外的病灶,如果想对所有病灶同时动手,则可能产生无法预料的化学反应。

我们认为,经济政策选择可以适当单纯一些,短期目标选项不宜过多,多则可能顾忌太多,难以决断。比如说,短期内将通胀抑制到适度的水平上很难。中国目前所面对的通胀,不完全是自身因素导致的,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导致进口产品价格提升,这使得中国的通胀带有鲜明的输入性。中国希望通过改善供给,甚至大范围的价格管制抑制通胀很难奏效。

在此背景下,如果针对多种病症同时“下药”,也可能适得其反。中国以一已之力,即使采取更激烈的紧缩政策,也未必对价格产生正向的调控效应,而且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进而带来滞胀。

我们需要考虑次优选择。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来说,无论对于短期还是长期而言,增长都更为重要。就以今年的政策目标来说,8%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支撑1000万以上的新增就业的,如果经济增长率出现大幅度滑坡,就业问题凸现,势将损及社会稳定。同样,在美国经济唱衰,外部需求下降之时,刻意强调减少顺差,未来影响也可能超出承受力。

本届政府将推进金融、财税等诸多改革列入议事日程,经济一旦衰退,国家和百姓都无力支付改革成本之时,改革进程也必然推延。即使就短期来看,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结构调整,如若没有增长红利作为支撑,也难以顺利推进。

就增长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制造业仍是中国最重要的产业,紧缩政策之下,相当多企业感觉日子难过,加上雪灾影响,很多企业已经难以支撑。而当前偏于压通胀的政策组合,实际上起到了叠加的紧缩效应。今年前两个月,企业利润增幅仅16.5%,远低于去年约36%的平均增幅,或可说明企业面对的现实。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时候曾说,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我们认为,就决策选项来说,两相权衡之下,当下应该优先考虑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这不意味着对通胀的放纵,也不意味着可以忽略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等目标。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为了缓解通胀给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加大财政对弱势人群的补贴力度,在未来的政策选项中,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拉动内需是产业梯次转移的关键中美对话应强调“对等”汇率责任